福建省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动态

黄明东教授课题组在血栓近红外活体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2-18 浏览次数:

近日,我中心黄明东教授课题组在血栓近红外活体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 Clot-Homing Near-Infrared Probe for In Vivo Imaging of Murine Thromboembolic Models”为题发表于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期刊(DOI: 10.1002/adhm.202102213 IF=10)。

血栓形成可使累及的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组织缺血、坏死,从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往往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甚至死亡。血栓形成是中国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同发病机制。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分子靶向影像技术对于实现血栓早期特异诊断、治疗评估及诊疗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发现血凝块表面呈现高度电负性。血凝块通常由纤维蛋白和不同数量的细胞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等)组成。其中细胞膜表面带有负电荷,而且、纤维蛋白在形成后其表面变得疏水。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一个光敏剂(ZnPc5K)具有疏水性的大共轭体系以及5个带正电荷的赖氨酸基团,具有成为血栓探针的潜力。

研究表明,ZnPc5K能够有效结合从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脑动脉中取出的血栓栓子。我们构建了两种小鼠血栓栓塞模型,分别是肺栓塞模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并将ZnPc5K应用于这两种模型的3D活体成像,实现了血栓的实时成像。该项研究中发展的血栓实时成像方法促进了新型溶栓药物的开发,发现的血栓靶向原则可以用于其他的成像技术用于血栓的检测和成像。

该研究工作为第一作者为博士生陈丹,通讯作者为我中心黄明东老师、以及福建中医药大学林炜教授和福建省立医院的李永坤主任。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E01032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739,22077016,82070142)资助。